“五一先進典型報道”:百利集團天發水電葛睿博:在挑戰中不斷學習、持續成長
牢記囑托 見行見效 |天發水電葛睿博:在挑戰中不斷學習、持續成長
發布時間:
2024-05-06 20:35
來源:
主持人:今年36歲的葛睿博,是天津百利裝備集團所屬天發重型水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(簡稱天發水電)一車間數控車工。作為車間骨干,他經常承擔一些急難險重的項目,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不斷學習、持續成長。今年葛睿博榮獲了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。來聽記者董朗的報道:
(一車間現場音……壓混)
在北辰區天發水電一車間,記者見到了正在工作中的葛睿博。1米75的身高、有些微胖的身材,站在動輒幾十噸的大型部件跟前,對比十分明顯,但是,憑借出色的技術,他又最擅長駕馭這些“大塊頭”。特別是去年,在他的努力下,公司完成了一筆重要訂單。
2023年,公司外協承攬了河北承德豐寧抽水蓄能電站轉子轉軸,這也是公司第一次承攬抽水蓄能項目,產品質量好壞,決定著能否進軍這一新興水電裝備制造領域。加工環節的重任,就落在了葛睿博身上,剛剛拿到圖紙時,他沒日沒夜地看:
(錄音: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產品,以往常規水電產品來比,我們最大的單件產品達到50噸左右,但是它達到130多噸。我每天晚上做夢都在想這東西,每一個零件尺寸最后都印在腦海里了,每一個加工難點我都能想得到。)
但是,當正式加工時,他發現實際遇到的問題,比他能想到的還要多。難題之一,就是滑轉子的加工,這是發電機的一個重要部件。葛睿博說,當時的矛盾就出現在加工縱深和加工空間上:
(錄音:用白話說就是在一個實心的鋼柱上挖一個環形的凹槽,這個槽的深度是600毫米,但是寬度只有100毫米,也就是越加工到深度難度越大,成年人的手臂進不去,眼睛基本上也看不到,給我的加工空間太小太窄了。)
由于加工縱深太長,甚至都找不到合適的刀具,葛睿博就將現有刀具改造成符合需要的新刀具,與機床完美匹配。而當加工到滑轉子最深處時,眼睛已經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情況,葛睿博就靜下心來,聽聲音來判斷加工是否到位。雖然車間十分嘈雜,但在他的耳朵里,只有刀具和零件的摩擦聲:
(錄音:干機加工行業來說,耳朵也會當眼睛來用。聽刀具聲音、零件回轉聲音,如果發現聲音變大,會產生共振,它的光潔度就上不去了,需要去提高轉速或降低轉速。在忘我的狀態的時候,就是這世界上只有它一種東西了,沒有任何東西能干預到我。)
那段時間,葛睿博連續加班20多天,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,連續攻克了一系列加工難題,最后比預計工期提前5天完成了任務。產品交付時,客戶都不禁豎起大拇指。天發水電總經理張俊新說:
(錄音:產品質量得到客戶的認可,認為我們具有先進的設備,有優秀的工人隊伍。我們現在也拓展了業務,帶動了和哈電的抽蓄轉軸主軸的加工合作。我們現在是安德里茨的戰略合作伙伴,安德里茨在世界上水輪發電機制造方面是非常有知名度的,世界排名在前三位里頭。)
葛睿博說,從2012年加入天發水電以來,自己干得最多的一件事,不是加工產品,而是學習。這些年,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,他熟悉掌握近10種機床、立式臥式數控車的操控技能,還創新性地設計了大量技改方案。面對成績和榮譽,葛睿博并沒有滿足,他說,今后要繼續努力奮斗,在崗位上做出更大成績:
(錄音:現在有一個詞叫“新質生產力”,我覺得這是對產業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,那我們就要敢于面對這種新挑戰,要在解決各種難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能。我有個偶像,是天津港的大國工匠成衛東,我就是想通過努力,以后像他一樣,成為高精端的人才,為我們國家水電行業,做出點自己的貢獻。)
相關資訊
2025-04-10
2025-04-10
2025-03-14
2025-03-08